双修功法-意大利的道教研究

风水知识 2021-12-13 18:27www.xyhndec.com家装风水

意大利是欧洲的一个重要国家,有学者称它的汉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对意大利的汉学研究比较陌生,知者甚少,一来有语言上的障碍,二来国内学界这方面的报道也很少,至于它的道教研究情况,就更是这样了。1989年《历史研究》第六期发表的张雪慧的专文《意大利中国学研究之现状》则属于凤毛麟角。该文把意大利汉学研究中的中国语言文学、古代语言文学、现代语言文学、艺术、中国哲学和宗教、中外关系史、中国历史与文化等方面作了具体介绍。这里利用它对意大利汉学中的道教研究的概况再作专门叙述。

说意大利的汉学“古老”,是因为它的历史可追溯到三百多年前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翻译和编纂中国辞书等工作。说它“年轻”,是因为它的真正建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就其中道教研究而言,发展还是比较快的,因为自70年代以来,意大利的汉学队伍逐渐扩大,既有老一辈汉学家,又培养出一批年轻的汉学家,他们都为意大利的汉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意大利是同中国接触最早的西方国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年)和利玛窦(Matteo Rii,1552--1610年)就是特别需要提到的两个代表人物,正是他们打开了中国和意大利文化交流的大门,具有重要的历史贡献。

马可波罗,亦译马可孛罗,意大利旅行家,生于威尼斯商人家庭,约于1271年11月随其伯父:父亲经“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帕米尔来东方,1275年5月至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待遇优厚,仕元17年,曾游历几遍中国,中间一度至缅甸。1292年初离开中国,从上海经苏门答腊、印度等地到达波斯。1295年末返抵威尼斯。1298年,在威尼斯和热那亚战争中被俘,于狱中口述东方见闻,由同狱鲁斯梯谦(Rusticiano)笔录成书,是为《马可波罗行纪》,书中盛道东方之富庶,文明之昌盛。1299年获释回到威尼斯。这本《行纪》在当时被人们争相传诵,且被译成多种文字,影响深远。我国近代史学家冯承均(1887--1946年)于1937年将其译成中文,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才使广大读者对中西文化交流有了初步认识,不过从文化的观点看,马可?波罗的书虽然流行,但作者对汉族的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是知道不多的,只记述了中国风土人情的外在直观,并没有深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部。以道教而言,法国汉学家戴密微1973年对《行纪》中所述中国宗教情况作过梳理,指出内有“神仙”(Sem)的记载,但没有具体说明这两个字,利玛窦认为这里指的是中国,强调的是道教的传统。

利玛窦,号西泰,明末来中国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虽不是职业的汉学家,但他对后世有巨大影响。利玛窦在葡萄牙殖民势力的支持下,于万历十年(1582年)奉派到澳门,先学习汉语两年。后在广东省肇庆传教。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到北京,进呈自鸣钟等物,并与士大夫交往,主张把孔孟之道及中国敬祖思想同天主教教义相融合,同时介绍一些西方的自然科学。他在中国留居长达27年。晚年感到余日无多,开始整理自己在华的经历记录,到去世时,记录用意大利文写成,后由另一个传教士金尼阁(Nicolas Tfigadt,1577―1628年)译成拉丁文,于1615年在德国奥古斯堡出版。后又增加了法文本、德文本、西班牙文本。1983年我国中西交通史学界何高济、王遵仲、李申根据1942年加莱格尔(Louis J.Gallagher)的英译本《十六世纪的中国――利玛窦札记,1583―1610》(Cha the Sixteeth Century:The Journals of Matteo Rii,1583--1610)译出《利玛窦中国札记》(全二册)由中华书局于1993年3月在北京出版。这部书的上册第一卷第十章《中国人的各种宗教派别》,站在天主教的立场上对儒教、佛教和道教作了简要介绍,说“这三种教派大体包括了这一异教人民的全部主要迷信”。至于道教,认为“除了最高的神以外,这一教派还塑造出三位别的神,其中之一就是这一教派的创始人老子本人”。文中有诋毁道教之辞。利玛窦的主观意图在传播宗教,但客观上对中外文化交流起了作用,对输入西方知识也有贡献,他是正式向中国介绍西方宗教和学术思想最早、最重要的奠基人。

意大利的汉学研究虽起步相当晚,但如今在意大利的主要城市和地区的综合性大学及东方学院,不难找到汉学研究室或从事汉学研究的专业工作者。主要研究力量集中在那不勒斯、罗马、威尼斯三大城市:

那不勒斯东方大学的中国研究所(1nstituto Universitario Orien-tale di Napoli-IUON),其前身是由意大利天主教布教会教士马泰奥?里帕(Matteo Ripa,1682--1745年)于1732年建立的中国学院。马泰奥里帕,中国名马国贤。他于1710年1月抵澳门,后来到北京任宫廷画师。他很热心传教,主张用华人神职人员。1722年他在北京为罗马布教总会设立了第一个机关。1723年11月马氏带着四个中国青年学生及他们的先生赴欧。八年之后,即1732年7月得教皇许可在那不勒斯设立训练华人的学校――中国学院,任管理职。1745年11月去世。遗着有《中国圣会和中国学院创办记事》(3卷,1832年)一书,1844年伦敦出版了英文译本,书名《马国贤神甫留居北京宫廷为中国皇帝效劳十三年回忆录》(Memoirs of Father Ripa durg 13 years’Residence at the Court of Pekg the Service of the Emperor of Cha)。这所中国学院是欧洲最早的东方学者中心之一。现有20位汉学家,从事着不同专业研究。每年有上百名学生在这里学习中文。大学拥有丰富的藏书,仅亚洲研究系的图书馆就有10万册藏书和1800种期刊。1983年制订了编写三卷中国丛书的计划,1986年提出编撰《中国历史与文化大百科全书》十卷的计划,得到其他国家汉学家的积极支持,全书包括三个方面――社会的宏观体系、文化的宏观体系和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文化的宏观体系中包含“意识观念和宗教”。

罗马的意大利中远东学院(Imtituto Italiano per il Medio ed Es-tremo Oriente---IsMEO),建立于1933年,第一任院长是乔万尼?詹蒂利,1947年杜齐继任院长。第一届学务委员会由官方指定,以便包括国家经济和文化等重要部门的代表人物。学院成立章程的第一条规定,为了促进和发展意大利与亚洲各国的文化关系,考察有关国家的经济问题,建立各国和民族间的真正了解装修风水知识,以揭示数千年来联系着意大利、欧洲、亚洲、东方和西方各种模式的历史纽带。1957年起与中国建立文化关系,开始交换刊物、图书资料。该学院重视研究中国社会文化史,也是世界上主要的藏学研究中心。

罗马大学(University of Rome)东方系的汉学专业学制四年,设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历史课程。图书馆有不少有关中国的中西文藏书。

威尼斯大学(University of Venice)的中文系不仅研究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和现代文学,也研究中国历史,侧重古代史和考古学。

为汉学研究提供发表园地的主要刊物有:《那不勒斯东方大学研究所年刊》(Annali Insfituto Universitario Orientale di Napoli AIUON)、《东方和西方》(East and West-EW)、《中国》(Ca)等。

道教研究在意大利的汉学中占有一定位置。主要代表人物是:杜齐(Giuseppe Tui,1894--1984年),意大利着名的学者,印度次大陆和西藏宗教和哲学理论的研究者,伊朗和兴都库什山考古学专家。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从印度到西藏、中亚和东亚各种形式的佛教。参加过对西藏(1929年)、尼泊尔(1950---1954年)、巴基斯坦(1955年)、阿富汗(1957年)的考察。1947一1978年任意大利中远东学院院长,许多定期东方学刊物的出版者,创办并主编英文版《东方和西方》(1950---1984年)和《罗马东方丛书(Sefia Ori-encatia Roma)。生前主要研究佛教、喇嘛教,也研究道教。如1924年在罗马出版《道教辩论》(Apologia del Taoismo),1926年被译成法文。

兰乔蒂(Lionello Lancioai),意大利中国学的带头人。1925年生于罗马,1947年毕业于罗马大学文学专业。1949--1950年和1951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高本汉(Klas Bernhard Karlgren,1889-1978年)和荷兰莱顿大学教授戴闻达指导下进修中国语言。现任那不勒斯东方大学中国语言学教授、中远东学院院长。曾协助杜齐编辑《东方和西方》,主编《中国》。意大利研究中国协会领导委员会成员,欧洲研究中国协会副会长。着有《中国文学史》(1969年)、主编《公元三世纪至十世纪亚洲宗教的传播》(1984年)。80年代初起组建道教研究小组,参与欧洲汉学协会的道藏经典分类目录编纂计划。1981年翻译出版《老子:道德经。依马王堆本》。

白佐良(Giuliano Bertuioli),1923年生于罗马,1945年毕业于罗马大学法学专业。1946---1950年在南京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学。1952年起服务于外交界。1982年任罗马大学中国语言和文学教授。欧洲研究中国协会会员,意大利研究中国协会领导委员会成员。着有《中国文学史》(1968年)、《中国诗歌选》(1983年)《中国古文选》(1985年)等。也研究道教,着有《利玛窦和道教》(Matteo Rii e il Taoismo)、《儒教和道教》(Confucianesimo e Taoismo)等。1974年在《东方和西方》第二十四卷发表《茅山回忆》,1985年在第三十五卷发表《重访茅山》。曾参与组建罗马东方学院的青年学者道教研究小组。

伽多那(Alfredo M.Cadonna),1948年生于热那亚。毕业于威尼斯大学。1977―1978年在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所学习。白佐良的弟子。任那不勒斯东方大学中国语言和文学副教授。意大利研究中国协会会员。欧洲研究中国协会会员。侧重研究唐宋时期的中国方言。1984年在威尼斯出版《道教天师》(Ⅱ Taoista di Sua Maesta),根据原文资料探讨了唐代道士叶法善。

法布里奇奥普雷加迪奥(Fabrizio Pregadio),罗马人,1983年毕业于威尼斯大学。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博士。欧洲研究中国协会、意大利研究中国协会、中国宗教研究会、唐朝研究会成员。是目前意大利汉学家中研究道教最多的一位,最初着有:《目前道教研究序言》(una troduzione ai recenti studi taoisti)、《对汉代语言研究的贡献。(论衡)中的“道虚”篇》(Contributo allo studio della lgua dell’epoca Han.Ⅱ Capitolo Dao-xu del Lun-heng)、《纯真的药 (抱朴子内篇)的炼丹篇》(Le medice della Grande Purezza.Capitoli a1chemici del Pao―P’u―tzu nei―P’ien)。

1989年在那不勒斯东方大学中国研究所以论文《皇帝九鼎神丹经诀研究》(Ⅱ Liblo dei Nove Elisir e le suo tradizione---Studio dello Huangti chiu―tg shen-tan chg-chueh)获哲学博士学位。自此以后陆续发表了不少论文和书评:《九鼎神灵经及其传统》(ne Book of Ne Elixirs and Its Tradition,收入日本山田庆儿编《中国古代科学史论》(京都1990年日文版)、《马王堆的医学文献》(原载《远亚通讯》第5号,台南市道教会《道教学探索》第5号有中译文)、《两本论道教“养生”的近作》(载《远亚通讯》第5号)。《中国》第二十四期上发表长文《道藏:一部研究和参考诸书的指南》。1995年用英文在《远亚通讯》第八号发表《(周易参同契)中时的象征》,同时在加拿大《中国宗教》第二十三卷上发表文章评介伊莎贝尔?罗比内着作的英译本《道教的冥想:茅山的上清传统》。1996年在德国《华裔学志》《中国炼丹术:一个西文中的注释书目》。

据荷兰奈梅亨天主教大学克努特沃尔夫所着《西文道教书目》(1997年版)统计,《老子》的意文本有14种,《庄子》的意文本2种。70年代以来意大利汉学界还翻译出版了法国、美国和中国的道教论着。如1984年翻译出版了法国学者伊莎贝尔罗比内教授的《道教的冥想》(La Meditation taoiste),比美国和加拿大的英译本早七年。1983年把法国施博尔教授的代表作《道教的总体》(IJe corps tao'fste)译成意大利文本,比美国的英译本早整整十年。1981年还把美国学者萨梭(Michael R.Saso)1978年所着《庄法师的教义》(The Teachgs of Taoist Master Chuang)于1981年译成意大利文出版。1991年意大利将法国女汉学家戴斯帕法译本《性命法诀明指》(中国晚清学者赵避尘所着)译成意大利文本“Pi Ch’en Chao, Trattato di alchimia e di fisiologia taoista”在罗马出版。凡此种种都大大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欧洲的传播,第一次国际道教研究会议就是在意大利的贝拉焦召开的。

中国陈耀庭和意大利莫尼卡合写的《意大利的道教研究》一文分“意大利人的目光早就投向东方中国”、“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诋毁道教”、“意大利早期汉学家及其道教研究”、“中近东和远东学院的道教研究”、“60―80年代的道教研究”、“90年代意大利青年学者的道教研究”四部分,提供不少意大利道教研究的新情况。

Copyright 2015-2025 www.xyhndec.com 装修风水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