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鹤鸣山-武当山道教教派
北宋以前,武当山道教无明显宗派区分。以其宗教行为而论,大体分为丹鼎派和符派。其明显的门派区分,应自南宋和金元对峙之时开始。分属全真、正一两大道派的全真派、上清五龙派、正一派、清微派等,长期在武当山传道授徒。这些道教派别虽然教义有别,但在尊崇真武这一点上是共同认可的,而且不同程度的融合是其主流。
全真派,亦称全真教、全真道。与正一道同为元以后道教两大派。金大定七年(1167年)陕西咸阳人王矗赐踔匮舸戳V髡湃毯弦弧=讨家猿涡亩ㄒ猓г匾唬嫔窆唐婀Γ闷栋慰啵热撕蠹海胛镂匏轿嫘校还π芯闳拭妗8门芍饕浼小兜赖虑寰痪贰洞粜木贰缎⒕丁返取T猎(1275年)汪思真来武当山五龙观开山传宗,授徒百余人。正一派?亦称正一道,是道教符各派的总称。原为五斗米道,东汉末张陵所创,后尊张陵为天师,故亦称天师道。唐宋以后,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合流。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封张陵第三十八代后裔张与材为正一教主,总领三山符,即龙虎山、阁皂山、茅山。此后凡是道教的符各派统称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经》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等。该派汉末后传入武当山,明代曾为武当山的主要道派。
上清派,东晋时创立。起初流传于江南一带。自陶弘景以后,该派主要在江苏茅山地区活动,故亦称茅山宗。上清派以《黄庭经》为主要内修理论,称《大洞经》、《雌一五老宝经》和《太上素灵大有妙经》为道者三奇,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太微天帝君、后圣金阙帝君、太上老君等为最高神。北宋时,武当山就有上清玉仙观,但由于典籍湮没,北宋以前上清派在武当山的传承情况,无可考。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茅山清真观道士孙寂然登武当山,兴复五龙诸观庙宇,以上清五雷诸法传授弟子,擅长符驱邪,遂形成五龙之派,该派以武当山五龙观为主要传授活动场所,所以也叫上清五龙派。
清徽派,是宋元民间影响较大的符派别,主要从上清派演化而来,自谓其符道法出于清微天元始天尊,故以清徽为名。张宇初《道门十规》称:清微自魏(华存)、祖(舒)二师而下,则有朱(洞元)、李(少微)、南(毕道)、黄(舜申)诸师,传衍尤盛。凡符章经道斋法雷法之文,率多黄(舜申)所衍。宋元时期流行于南方。该派主要经籍有《清微丹诀》、《清微斋法》、《清微仙谱》等,另有《道法会元》268卷,述及该派宗旨、道法、斋仪、戒律等,多出自黄舜申之手。可见,黄舜申为清微派之中坚及集大成者。黄舜申之后又分南支,熊道辉为首;北支以张道贵为首,并以武当山为传播中心,授徒数百人。张道贵原师承汪贞常,为全真派道士,后与叶云莱、刘道明同师黄舜申,学成后返武当山授徒,并将清微之法传于张守清。张守清本亦全真道士,师武当鲁大宥。因此张道贵、张守清一系的北支当为全真与清徽的融合,名为武当清微派。张守清在二十余年中授徒四千人。元代中期以后,天一真庆宫、紫宵宫、太和宫等宫道士,多为张守清弟子。
三丰派,明洪武初,著名道士张三丰来到武当山,择地建庵,传授弟子,并创三丰派。该派主张三教合一,修己利人,崇奉真武神。其传承系谱为:张三丰传卢秋云、刘古泉、杨善澄、周真德、李性之、丘玄清;李性之又传紫道人又传舒复初;丘玄清又传燕善名、蒲善渊、马善宁;蒲善渊又传易本中。
《诸真宗派总簿》所载张三丰创立的宗派有八支:一是自然派,其流传宗谱为:玄云通曲静,清虚色自轻,月圆皈命礼,抱意管丹诚。元玄明至本,大详理幽微,参透无中有,方可达希夷。二是三丰祖师自然派,其流传宗谱为:惟道然之宗,若守可以隆,功德归盛泰,万世礼仙真。本静从玄教,福寿永长兴,合清仁志点,秉义复元登。三是三丰派,其流传宗谱为:道德机宏容,真正守长清,万强工夫首,宗来教方春。星月皎天汉,守静默行功,一德无量念,玄理至仁忠。四亦三丰派,其流传宗谱为:玄云通道居端静,白鹤乘虚向目清,师资月圆皈志礼,身中抱一管丹诚。太上渊微入妙元,凌元星朗贮壶天,功侯到日方许就,始悟真言信可传。五亦三丰派,其流传宗谱为:大道英勇德,真正守常存,万疆共福寿,宗脉教芳春。六是三丰祖师日新派,其流传宗谱为:大道应永得,守教志常真。一阳来复本,同静德玄风。七是日新派,其流传宗谱为,冲和天根定,涵养易书深,宝元得正体,归吉万年身。八是三丰祖师蓬莱派,其流传宗谱为:园通智敏用,是清修觅真,丹体蓬莱会,保定炼成金。
全真龙门派,王重阳弟子丘处机创立,传入时间不详。明代武当山已有该派传承。康熙二年(1669年)全真龙门派中兴之祖王常月率徒从北京南下传道,曾在武当山玉虚宫立坛授戒,此后本山各大宫观皆有该派道士,并成为武当道教的主体。其流传宗谱为: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世景荣惟懋,希微衍自宁。住修正仁义,超生云会登,大妙中黄贵,圣体全用功。虚空乾坤秀,金木姓相逢,山海龙虎交,莲开现宝新。行满丹书诏,月盈祥光生,万古续仙号,三界都是亲。清初,武当山道教的道派力量有所变化,全真派取代正一派而占居全山主要地位。康熙二年后全真龙门派道士遍布武当山各大宫观,一直延续至今。?
武当玄武派,永乐十一年(1413年),朝廷在武当山大修宫观,传天师法的正一派道士张宇清等奉令到淅江、江西、湖广、山西、河南、陕西等省和应天府,挑选道士四百余人来武当山办道,从中选拔二十余人担任各宫观提点、住持,他们多是正一道所属的上清、清微等派。这些道派都以真武为最高偶像,引张三丰为我祖,擅长符斋醮,统被称为真武玄武派。但各道派仍分别收徒,保持它们各自的传承关系。1989年,武当山道教协会以形成于明代的真武玄武派名称意义重复,会同公议,改称为武当玄武派,并在太和、紫霄二宫举行了传派仪式。
该派有众多经籍,以《真武经》为主要经典,奉真武为玄天上帝。主张三教合一,尊真武为三教祖师,重修内丹,信行多术,称真武为万法教主。其宗谱为:宣渊一道志,求得振常存。照应通玄理,微希太景成。武当兴法派,惟仙尊之宗。大岳气自然,五龙呈祥烟。玉虚宏图展,三丰丹技传。南岩捧圣真,紫霄永吉昌。
榔梅派,为武当山本山派。明永乐十年(1412年)敕孙碧云武当山南岩宫住持,遂开创此派。其门下弟子称他为碧云祖师。明代承流此派者颇众。其流传宗谱为:碧山传日月,守道众自然,性理通玄德,清微古太元,真静长悠久,宗教福寿长,庆云冲霄汉,永达大吉昌。
此外,武当山历代还有郝祖岔派、老华山派以及静一派、三茅派、大茅派、吕祖蓬莱派、遇山派、华山派、神霄派等道教宗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