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内丹_重玄派
重玄派,道教的最着名哲学流派之一,以妙真道的宗派组织形式体现,是道教妙真派理论奠基者之一。
“重玄”,语出《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重玄派”是道教老学中最有影响的流派,重玄学派并非是一个有组织的教派,而是一个哲学流派,其主要贡献在于开创一种新的思想方法来解释《老子》。同时他也和道教隐宗妙真道密切相关,重玄派的许多着名大家都是妙真道的宗师。
重,为重复之义。其意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而来,该派以重玄之义解《老子》,认为老学要义在于“玄之又玄”,以达到哲学思想上的无滞。重玄哲学,始于东晋孙登,后来梁道士孟知周、藏矜,陈道士诸柔,隋道士刘进喜,唐道士成玄英、李荣、蔡子晃、黄玄颐、车玄弼、张惠超、黎元兴、杜光庭、王玄览,皆阐发重玄之义。
其意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而来,该派以重玄之义解《老子》,认为老学要义在于“玄之又玄”,以达到哲学思想上的无滞。“玄之又玄”,在玄的基础上更进一层,故有“重玄”之说。
它解释《老子》有两大特征:其一是援引《庄子》来阐释老子思想,二是援引佛教哲学,这点类似南北朝时的佛家弟子援引老庄的哲学思维入佛。同样,已被道家涵化了的儒佛思想内容,就属于道家文化的组成部分,就如同吸收了玄学观念的僧肇佛教理论不同于玄学、吸收了庄子理论的禅宗佛教毕竟不是庄子一样,因为涵化者不仅能够吸收其他文化,而且善于保持自己的本色。再说,各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必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对其探究既有分趋,又有合同;既有互相参照,又有自家体会。不能说自己思考,探索过的什么问题,别人便不准再思考,探索,关键在于后者是生搬硬套,还是理会认同了,并提出自家对问题的解决方法。重玄之学被后世誉为超玄学,又称越佛学,将道教哲学深化为一种“重玄”哲学,这就是道教的向老庄哲学复归且深入发展的标志。道教重玄学既遣有无,又遣非有非无;有无双遣,本迹俱忘,遣之又遣,忘而再忘,方入重玄之境。重玄哲在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思维、修持理论上融会贯通,为内丹学哲学支柱之一。该派盛行于唐,以成玄英最为突出,后杜光庭、陈景元亦继承其学说,重玄之学不仅对佛教产生影响,而且对佛教思想的中国化有深刻的影响,影响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