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内丹_龙虎山正一宗坛
龙虎宗即龙虎山正一宗坛。据说龙虎宗是由张陵后裔以龙虎山为传播中心的符派。关于龙虎宗的创建时间,道书曾有两种不同的记载:《汉天师世家》称建安二十年(215),张鲁降魏,张盛南奔龙虎山嗣教;《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则称西晋永嘉中,张盛入龙虎山嗣教。但二说皆不足信。
龙虎山在江西贵溪县。据《汉天师世家》、《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道书载: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龙虎山炼丹修道,丹成而有龙虎现,故名龙虎山,后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魏时自汉中还居祖坛龙虎山(一说是西晋永嘉年间还居龙虎山),开龙虎山正一宗坛,传授弟子。从此世居山中,或隐或显。
隋唐以来,龙虎山再显于史。唐玄宗、肃宗、代宗均作有张天师赞(见《全唐文》),武宗始在山中赐建“真仙观”。敦煌卷子中(伯3866)存晚唐诗人李翔《涉道诗》中有《献龙虎山张天师》诗一首,称当时龙虎山张天师世上无人见不尊。五代时人徐锴所撰《茅山道门威仪邓先生碑》中言道士邓启霞于咸通十二年(871)“诣龙虎山十九代天师参授都功正一法”。
此后南唐后主李Z于龙虎山新建天师庙,陈乔为撰《新建信州龙虎山张天师庙碑》,称二十二代天师张秉一“体备清和,气凝元寂,钧深致远”(《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六)。反映了唐以来龙虎宗在道门和朝野的影响。宋元以后,龙虎山天师正一宗坛更为显重,宋赐历代天师为“先生”,在京师建立“授院”,大规模修建龙虎山宫观。元朝敕命主江南道教事,后又诏龙虎山天师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龙虎宗则更加兴盛,并在道教史上有重要的影响。
龙虎宗亦以斋醮仪式着称,宋元时期,许多代天师都不时奉命为皇室设醮,或与其他道派首领共同主领醮典,以为皇室祈福禳灾。这一时期所出的斋仪之书,亦多出于龙虎宗道士之手,如出身龙虎宗的南宋道士留用光即撰着《无上黄大斋立成仪》五十七卷。
龙虎宗以符见长,为道教的“三山符”(茅山的上清,阁皂山的灵宝,龙虎山的正一)之一。元代由龙虎宗正一教主统领“三山符”后,统称正一符,江南民间信奉者颇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