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道教研究
国际道教研究概况
海外对于道教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初期,研究者大部分是来华的传教士。他们大多认为自己信仰的宗教优于其他宗教,对道教持鄙视或敌视的态度,因此往往不能作出实事求是的论述。近百年来,随着来华学人的增加,特别是二次大战以后,随着宗教学科的发展,国外不少学者对我国固有的宗教――道教越来越感兴趣。近三四十年里,法国、日本和美国等都涌现了一批研究道教的学者。并且先后举行了三次国际道教研究会议以及各种双边和多边的道教研究讨论会。
法国的道教研究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最初抵达中国的西洋人,是1514年的葡萄牙传教士。但是从17世纪后半叶起,欧美汉学研究的主导权一直操在法国的汉学家手里。著名的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8)的《哲学词典》有《中国的教理问答》一章,以“老君的宗派”来指称“道教”。
日本的道教研究
日本学者对于道教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大体上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从明治到大正,直到昭和初期,也就是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20~30年代;第二时期是从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时期是从战后到1972年;第四时期是从1972年至今。
英国的道教研究
英国研究道教最著名的学者,当推李约瑟(1900~)。李约瑟从40年代末开始对中国科学技术史进行研究。李约瑟不仅详细说明了中国科学技术的世界史意义,而且在前无古人的领域里全面介绍了道教在世界科技发展中理当占据的历史地位。李约瑟在《人和他的地位》中认为,道教“实际上是在中国古老的和中世纪科学的进展中做事最多的,确如冯友兰已经正确地说过的,它是世界上曾经看到的唯一的基本上不反科学的神秘主义的体系”。道家、道教是自然神秘主义的思想体系,“世界的历史上,促使实验科学发展的,有时候正是否认权威的神秘主义而不是理性主义”。道家具有的一套复杂而微妙的概念,这些正“是中国后来产生的一切科学思想的基础”。
美国的道教研究
美国的道教研究具有比较广阔的领域,包括道教经典的翻译、道教哲学和道教史、外丹术的科学认识以及不同的宗教仪式和宗派。但是,美国学术界对道教的兴趣,主要是非学术性的并且多具个人兴趣的色彩。从50年代起兴旺起来的道教研究,事实上是美国社会由于精神空虚而注意到东方思想潮流的一部分。
加拿大的道教研究
加拿大的道教研究在70年代才形成一定的规模,主要的研究者有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冉云华、多伦多大学的秦家懿以及萨斯喀彻温大学的帕丝(包士廉)。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丹尼尔奥弗迈耶教授的倡议下,1975年成立了中国宗教研究会。当时只有四十四名会员,现在已发展为包括加拿大、美国、德国、荷兰、比利时、英国、法国、瑞典、意大利、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和南朝鲜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近二百名学者的国际学术组织。
澳大利亚的道教研究
澳大利亚的道教研究最著者当推华裔学者、前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柳存仁(1917~),他于1935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国文系,后在伦敦获博士学位。从60年代起发表了许多关于道教史和道教文献的论文,较著名的有《研究明代道教思想中日文书目举要》《明儒与道教》《三教大师林兆恩》《道藏本悟真篇三注辨误》《道藏本三圣注道德经之得失》《论道藏本顾欢注老子之性质》《道教对明代新儒家精英之渗透》《十二世纪道士的结核病知识》《道藏本三圣注道德经会笺》(甲、乙、丙篇)《张伯端与悟真篇》《道藏的编纂和历史价值》《唐以前许逊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