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财政理念浅析
道家哲学作为一种哲学思考,不仅有宇宙起源之类形而上的解释,并且推之于社会还有其政治、经济、修身、养生等处事的智慧,道家认为这些都是效法道的美德。所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事善能,动善时。”治理天下,道家同样有自己的一套说法但是这些都是从其对于道的体悟而产生的,和道教的人性论、和社会理想是并行不悖的。政治的主要职能是分配利益,所以财政是政治的一个重要议题,今天装修风水网就来聊聊道家的经济智慧。
道家的理想经济社会
道家以贵生为本,反对过度的追求财货声色,认为会损害人的本性。《道德经》中具体的描述了道家的理想社会,云“小国寡民,使有十百之器而不用之,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按照道教的理论,人生而静,是无知无欲的,纯善的本体。只是因为外界的诱惑而丧失了本真,君主的作用就是要“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以保持其原有的性情。
这点,在汉代就遭到了司马迁的批评,《史记―货殖列传》云“必用此为务,晚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太史公曰:神农以前,吾不知矣。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一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认为如果真的如老子那样说的去做的话,那官吏就会涂饰民之耳目,肯定是不行的。
老子所说的社会,是其对于人性和自然思考审慎思考之后而得出的理想所在,其前提是百姓无知无欲,君主能无为清静。但是自从虞夏以后,就已经出现了阶级的分化,和各种声色的诱惑了,这些在道家看来是动人心性的,不是原本自然的“朴”。
庄子说“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君主能“守斯道,无为之至也。”又曰“天下皆不愿为恶,其为恶者,或迫于苛役,或迷而失性耳。然迷者自思得复,而厉者自思善,故我无为而天下自化也。”在道家看来,百姓有自己的本性,就是需要吃饭、穿衣,为人主者就要尊重百姓之本性,因势利导之,就可以清静的治理天下。
我国历史上经历战乱之后,朝廷都奉行道家清静无为的政策,不久国家经济就会逐步发展,至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也就是盛世。这就是老子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烹制一条小鱼,如果过多的翻动,鱼就会烂掉;政府如果过多的干涉百姓,则国家就会混乱。因为每个人的本性会指导他的前进,社会有自己一套调节的机制。
蔡定剑先生在《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中说道“一个社会如果不打仗,不搞内斗,安心下来,安安心心的搞经济、发展生产,给人民提供宽松的政策,这个社会就会前进,经济就会较快发展,为什么呢?因为经济发展,本来就不是政府的职能,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自己的事,每个人为了创造幸福生活,为了追求财富,就一定要努力工作,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只要政府不阻碍经济的自身创造,并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就会有高速的经济发展。”蔡先生的这番话是对道家哲学一个完美的诠释。
但是经济的发展,许多问题就随之发生,最显着的就是贫富差距,现代社会问题就更加多了,比如生态环境、城市化等等。古人云“ㄙ魇刀窠冢率匙愣偃琛!比衔灰梅⒋锲鹄戳耍渌奈侍獗憧捎卸狻5率嫡卟蝗唬菹喙鼗雇臣票砻鳎缁岬姆缸锫屎途玫姆⒄共⒉怀梢欢ǖ谋壤叵担喾吹囊恍└欢⒐俣姆缸锵窒螅雌灯党鱿衷诠谑酉咧小
太史公曰“故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其次与之争。”当年孔子回答既富矣,如何?的时候说“教之。”一个国家在经济达到一定的繁荣程度之后,就必须加大国民的教育问题,否则就会出现混乱的局面。儒家处理这个问题,是以礼乐教化来化解贫富的矛盾,提出了“贫而乐道,富而知礼”的道德要求。但是孟子却发现这个只对君子有效,因为“民无恒产,则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耻。”老百姓没有一定的财富,就会生乱,就不顾礼节。所以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要求,穷一点没关系,就怕贫富差距太大。
而道家则更直截了当,就是不发展经济。既然这些问题都是因为天下追逐名利所导致的,那么装修风水网建立一个不知名利为何物的社会不就行了吗?于是就出现老子所谓的小国寡民的理想国度。用装修风水网现在的话来说,儒家是在经济与幸福之间,寻找一个交汇点;道家则直接选择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