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调息静坐特点与价值初探

风水知识 2021-12-16 09:45www.xyhndec.com家装风水

道教的调息静坐,由老子的虚无守静思想而展开,庄子继之以心斋、坐忘而具实际操作的可能。道教创立后,又结合存思、守一而圆融发展,至唐代司马承祯从心学的立场出发,撰成《坐忘论》,从而坐忘成为道教内部普遍认可的修持方式。唐宋以后,内丹盛起,胎息、坐忘等调息静坐方法成为内丹修炼的筑基功夫,是内丹修炼的一个步骤或一级台阶。在一千多年的修炼史上,道教调息静坐始终以修心炼性为宗旨,以众术合修为原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遗存了大量的文献,为探索人体生命奥秘和现代养生保健提供了大量的方法启迪和经验借鉴。

一、修心炼性,长生久视

道教炼养以长生不死、羽化成仙为最终目标。支持道教徒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孜孜不懈的根本力量,就在于道教对道的最高信仰和对生命的独特理解。道教认为,道不仅是宇宙的本体、自然的法则,而且还是生命的所在。人源于道,道在人身。生道合一,便能永存。

“人来源于道”,这是道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一个重要命题。《老子河上公章句》云:“万物皆得道精气而生。”《太平经》称:“元气行道,以生万物。”并阐释说:“元气恍惚自然,共凝成一,名为天也;分而生阴而成地,名为二也;因为上天下地,阴阳相合施生人,名为三也。”

人源于道,道又是什么呢?《太平经》说:“夫道者,乃大化之根,大化之师长也。”“夫道何等也,万物之元首,不可得名者。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者也。”

道教认为,人来源于道,且人身中即有道。《庄子》认为人在坐忘状态下,可以体悟到道的存在。《老子河上公章句》说:“善行道者,求之于身。”提醒人们要“保身中之道”。

人身有道,不用则亡。唐代《太上老君内观经》明确提出“生道合一”的命题。认为“道不可见,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在这里,人的生命与道是一个相即不离的统一体。也正因为人身中有道,所以人可以通过人体内部的特殊修炼达到对道的体认和把握,最终实现成仙不死的目标。道教认为,从虚无大道中产生了人的生命。人在始生之时,神源清静,湛然无染,受形之后,污染六情而失道离真,最后就会体灭生亡。因此,“守道全生,为善保真”,遵循道的法则,自然无为,就能达到生道合一、长生不死。所以道教把对人身之道的寻求与体认,当作人生的最大目的。

道教的调息静坐是为回归人始生时的神源清净状态,从而更好地体认与寻求身中之道,并守护它、培植它,使之与身合一,道不离身,最终达到成仙目标。

二、众术合修,相辅相成

道教修道的最高境界就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最终成为妙合自然的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仙人、神人。为达此目标,道教徒在修炼过程中,不仅把炼养的行为作为实现宗教信仰的神圣任务,而且更加自觉地用心体悟生命现象的各种细微变化,有意识地感知领悟生命的奥妙。尽管闻道有先后,得道有多少,悟道有深浅,但每一个道教炼养者都深信不疑:神仙可学、长生可期。后来嵇康《养生论》虽然不同意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的观点,认为神仙只是禀受了异常的精气,自然天成,不是积久学习可以达到的,但是他也承认,只要“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

正是基于这种理性,也即为了实现延年益寿的目标,道教展开了全方位的养生实践,从草木动石的服食到日月精华的采集,从导引行F到气法丹功,凡是能想到的方法,都有可能成为道教人物的自觉行为。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宗教文化可以像中国道教那样,孜孜不息地执着于生命养护方法的探求。

由于受“我命在我,不在于天”的修持理念的引领,道教修炼的主体意识全面提升,道教徒各自强调生命的自我控制、调节与管理,道教炼养普遍盛行,从而流派纷呈,争奇斗艳,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众术合修,相辅相成”的炼养风格。调息静坐作为各种流派的基本方法,受到道教内部的共同认可和推广,成为道教广泛运用而又最为简便的修行方式。

三、文献众多,经验丰富

道教静坐的历史悠久,渊源甚早,传说黄帝到崆峒山向广成子问道,回来后即“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这可能是道教静坐的最早例子,此后几千年道教积累出数以千计的修持典籍。收录在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中的道典有1473种,而《中华道藏》仍以明道藏为界,收书达1526种,加上明道藏以后的道书,估计总数将达到3000多种。在这些道书中,有关调息静坐的最少有一千五六百种。

道教调息静坐不唯文献众多,而且经验亦十分丰富。从唐代司马承祯《坐忘论》的信敬、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等七篇体会到萧天石《道家养生学概要》总结的道教静坐要旨、静坐入门法要及炼心、静心、止念、调息等数十种诀要,林林总总,蔚为大观。这些文献和经验,是道教生命奥秘探索的智慧结晶,是人类生命科学研究值得深入发掘整理的宝贵资源。

四、胎息初阶,内丹筑基

调息静坐在道教的修炼方法中具有基础或入手的双重特点,从调息方面来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初阶是调息,中段是胎息,高级是内丹,但不管是胎息还是内丹,调息又贯穿始终,须臾不可或离,调息的功夫达到一定水平可以进入胎息的境界,使气息出入无声无息,使呼吸运动的耗能降到最低水平,进而为内丹的修结准备条件;内丹的修炼又必须长期坚持调息的功夫,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从静坐方面来讲,不管是调息、胎息,还是内丹修炼,都必须在静坐的条件下进行。因此,调息在气法修炼中应该是属于初级的层次,它可以在不断的修炼中提升、转化,但静坐却始终如一地保持着基本的地位。所以,道教的调息静坐和儒家、佛家显然不同,其关键的区别在于道教的调息要分出初级、中级和高级的阶段来,而儒、佛却没有这样的区分。

Copyright 2015-2025 www.xyhndec.com 装修风水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