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道教服饰
中国古代礼仪对于冠服甚为重视,并以不同冠服作为礼仪等级的重要标志。从南朝刘宋陆修静,随着道家文化仪式逐渐完备,便开始根据古代冠服之制,结合宗教需要,对道士的冠服适应社会等级制度的教义思想重新作了诠释,定为制度。
道服古时道服有多种。流传至今的有:法衣,为道士做法事用,有绸缎2种质地,上绣山、龙、日、八卦等图象,色有红、黄、蓝、白、黑多种,袖口宽2尺4寸,大褂袖口宽1尺8寸;戒衣,为全真道士授戒时用,黄色,袖宽4尺2寸,袖长随身;道袍,为道士大礼服,又名“得罗”,蓝色,袖宽1尺8寸,长随身,两袖与袍轮并齐,朝礼不露足;衲衣,是用各色小块布缝合而成的道服,亦称“千层衣”。
冠服:道士平时穿戴的冠裳和免簪帔以及在斋醮仪式中穿着衣帔的总称。早期道家文化对于冠服之规定甚为简单,从南朝刘宋陆修静起,道士的冠服制度趋向严格,冠服区别愈加明显。据南北朝《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卷五,对各类道士的冠服作了明确规定。书称:“服以象德仪形,道士女冠,威仪之先参佩经法,各须具备如本法,不得叨谬。违夺算三千六百。”唐道士张万福《三洞法服科戒文》中的道士冠服分类已趋简化,按法派分为六类。
法衣:道家文化科仪中高功法师各种穿着的统称。忏衣,道士在科仪中念经拜忏时所穿的一种法衣;绛衣,在大型斋醮法会中,高功法师所穿的一种法衣,穿时里衬海青,其制两袖宽大垂地,双臂展开时,两袖和衣身合成四角形,两袖和衣身均绣有金丝龙纹;海青,为道士日常穿用,是用青布简单制作而成宽袖道袍。现今为了穿着方便,夏天多穿白色对襟和斜襟两种道衣,多数以棉绸制做。
法服:道家文化神像以及高功和法师在斋醮仪式中所穿服饰的名称。道家文化法服源于中国古代祭祀礼仪的服饰规定,又与道家文化教义思想和服饰的时代流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