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道教道德化
所谓“道德化”,是指人自身作为主体而被赋予道德本性的过程。换言之,在其本质意义上,人不仅是作为生命的主体,而且是作为道德的主体而存在。
在人把自身塑造成为道德主体的过程中,其精神和实践的路径,在方向上乃必然是“内在化”的。在全真道的生命哲学中,其精神要旨亦在于,通过赋予生命本体――“真性”,以伦理和道德的本质性和崇高性;并因而使之突破了个体生命之局限,进而上升成为一种内在普遍的(自律性),并显之于外(实践性)的道德生活法则――“以性摄命”。
全真道所言之“命”,实质上已经被抽象化为“性”的道德化终极实体。通过“以性摄命”的理论设定,全真道的价值目标已经从道教传统的“命”转移到了“性”。于是,惟有“道德化”的生存,才可以成为内丹信仰者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合法方式。丘处机论云:
神仙风范,长生门户,从来道德为基。外万般,留心一念,癫狂造作,皆非真教。示开迷,自上古轩辕,龙驾腾飞,代代相传授。至今日,尽归依虚无,千圣同规,盖摧残嗜欲。剖判天机,贪利喻雠,观身是梦。婪耽不整,容仪恬素。返希夷,任垢面蓬头,纸袄麻衣,行满都抛却。泛寥廓,步云霓《道藏》杨立华曾正确地指出了内丹道由道教技术化的长生实践转向道德化伦理实践的事实。他说:“在两宋的金丹南宗那里,内丹观念完成了从技术性实践到生活样态的转变。在某种意义上,装修风水网可以说金元时期兴起的全真道仍然延续了这一演进的方向……在整个新道教运动中,全真道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根本上属于以长生技术为主线的道教传统,而且是这一演进线索的最后归宿……最终完成了向严格意义上的教团宗教的转化”。
然而,与西方清教徒力图依靠大量技术化的职业劳动来获取尽可能多的财富,并以为“上帝的荣耀而服务”(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82页,三联书店,1987年。的目的不同,全真道信徒的“打尘劳”,强调的是在摒弃财富的状态下来磨砺身心,将俗世的欲望和行动降到最低点――“不以货财为富,恬然自得,坐进斯道”;“道人不厌贫,贫乃养生之本。饥则餐一钵粥,睡来铺一束草,褴褴褛褛,以度朝夕,正是道人活计”。然后,在此基础上,来自然发挥其道德化的事迹和功德――“真行”、“外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