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隐司马承祯

风水知识 2021-12-16 18:59www.xyhndec.com家装风水

司马承祯(647-735)唐代道士、道教学者、书画家。字子微,法号道隐,又号白云子。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自少笃学好道,无心仕宦之途。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得受上清经法及符、导引、服饵诸术。后来遍游天下名山,隐居在天台山玉霄峰,自号天台白云子。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为仙宗十友。武则天闻其名,召至京都,亲降手敕,赞美他道行高操。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召入宫中,询问阴阳术数与理国之事,他回答阴阳术数为异端,理国应当无为为本。颇合帝意,赐以宝琴及霞纹帔。唐玄宗开元九年(721),派遣使者迎入宫,亲受法篆,成为道士皇帝。开元十五年(727),又召入宫,请他在王屋山自选佳地,建造阳台观以供居住。并按照他的意愿,在五岳各建真君祠一所。他善书篆、隶,自为一一体,号金剪刀书。玄宗命他以三种字体书写《老予道德经》,刊正文匍,刻为石经。羽化后,追赠银青光禄大夫,谥称贞一先生。司马承祯的道教思想,吸收儒家的正心诚意和佛教的止观、禅定学说,以老庄思想为本,融合而成道教的修道成仙理论。他认为人的天赋中就有神仙的素质,只要遂我自然、修我虚气,就能修道成仙。他将修仙的过程分为五渐门,即斋戒(浴身洁心)、安处(深居静室)、存想(收心复性)、坐忘(遗形忘我)、神解(万法通神),称神仙之道,五归一门。将修道分为七阶次,即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此五渐门、七阶次,他认为又可以概括为简缘、无欲、静,心三戒。只需勤修三戒,就能达到与道冥一,万虑皆遗的仙真境界。他的思想对北宋理学的主静去欲理论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其着作有《天隐子》、《坐忘论》、《修真秘旨》、《道体论》、《上清含象剑鉴图》、《洞玄灵宝五岳名山朝仪经》、《坐忘论》、《服气精义论》等传世(事见《旧唐书-隐逸传》、《茅山志》张伯端(984-1082)北宋道士。道教内丹派南宗开山祖师。字平叔,后改名用成,号紫阳山人,故后世又称为张紫阳。天台(今属浙江)人。自少好学,广涉儒、道、佛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数、医药、卜筮、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等方术,无不留心详究。曾为府吏数十年,后来忽悟一家温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看破功名利禄,心向蓬莱仙路,便纵火把案上文书全部烧毁。因以火烧文书罪,被发配岭南。宋英宗治平(1064-1067)中,陆诜镇守桂林,召置帐下,掌管机要。熙宁二年(1069年),随陆诜转至成都,遇真人授以金丹药物火候之诀,指流知源,语一悟百。元丰五年(1082)逝世,留《尸解颂》云: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圆通。所着《悟真篇》一书,宣扬道教内丹修炼理论,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遗其幻妄,而归一究竟空寂之本源。将儒家的穷理尽性,佛教的“顿悟圆通”引入道教的内丹炼养,认为教虽分三,道乃归一,主张融合三教,以明大丹玄旨。他指责后世黄缁之流,各自专门,互相非是,致使三家宗要,迷没邪歧,不能混一而同归,颇有识见。他主张性命双修,先修命,后修性,与北宗王重阳主张的先性后命不同。该书后世注解者甚多,是继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以后的重要炼丹着作。他的思想对后世道教影响很大,被奉为南宗五祖之首,称为紫阳真人。《道藏》中还收有《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三卷和《金丹四百字》一卷,题名为张伯端所撰。

上一篇:琼山道人白玉蟾 下一篇:鸿钧老祖

Copyright 2015-2025 www.xyhndec.com 装修风水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