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饮食养生法

风水知识 2021-12-16 13:00www.xyhndec.com家装风水

饮食是人们生命活动的基础,是人体营养物质的来源,更是人类自下而上的保障。早在《汉书-郦食其传》中就有这样的一句话:民以食为天。这说明古人就已经认识到了饮食与人体的关系。正基于古人对饮食养生理论的研究,现代人们才能由此受益,并将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发扬光大,使饮食成为促使人体健康的养生方法之一。道教饮食养生的重点在于,以充足的饮食营养补益精气,以合理的饮食调配、平衡人体脏腑的阴阳偏颇。而饮食养生的目的在于,遵照养生原则调整饮食、注意饮食禁忌、合理地摄食物,以实现增进身体健康、帮助练功、延年益寿的效果。

有益健康。饮食营养是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富有营养、科学、合理的膳食能够给予人体充足的营养供给,并能够使人体气血充足、脏腑功能旺盛、新陈代谢功能活跃,从而可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不仅如此,饮食还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根据人体的阴阳盛衰状况,结合食物的气、味特点,给予适宜的饮食,既能因人制宜地为人体补充营养,又可起到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指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此外,日常膳食中的许多食物还具有预防疾病的功效,如食用大蒜可预防流感和腹泻;食用绿豆可预防中暑;食用生姜可预防感冒;食用芹菜可预防肥胖症、高血压、恶性肿瘤等。

有益练功。道教饮食养生的主要目的之一,即为补益身体,以助练功。道家认为,练功之人必须通过食物或药物以达到补亏的效果。补亏,重在补益精气。如果身体虚弱、精气不足,则难以实现功法的效果。补亏可通过食补和药补两种方法,针对自身体质,选用适宜的食物或药物,以实现补益精气的效果。不仅如此,道家认为,补亏的第一步应为治疗疾病,也就是说,应先通过食补、药补、气功锻炼等方法将身体疾病治愈。疾病痊愈后,再补益虚弱的身体,才可达到补益精气、强健身体的养生目的。

有益长寿。道家认为,饮食养生是延年益寿的重要环节。历代养生学家都非常重视饮食营养所具有的抗衰防老、延年益寿的作用。而人体先天、后天的精气正是延年益寿、抗衰防老的关键所在。精气生于先天、养于后天、藏于肾脏、养于五脏,精气充足则肾气强盛,肾气强盛则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因此,饮食养生应注重具有补益精气、补肾强身等功效的食物。同时,还有许多食物都有抗衰防老的作用,如芝麻、桂圆、蜂蜜、牛奶、山药等,经常摄取这些食物能使人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道教饮食养生以素食为主

道教饮食虽然不主张人们每餐吃素,但也提倡饮食应以素食为主。道教饮食养生认为,吃素既可养身,又可养心,对身体健康尤为有利。人们的身体如果长时间承受肥甘厚腻,不仅会加重胃肠负担,使身体受损,还会使人心气混浊,以至心烦气燥。所以说,素食可使人神清气爽、无病无灾。而且,长时间荤食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食素则可以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因此,道教养生学家们认为,经常吃素,注重素菜搭配和营养全面,则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增长智慧、延年益寿。

人体有七情、六气。这七情、六气相互交扰,则会扰动心火。而心火一动,五脏之火则会烘然一齐动,以至真水销蚀溶化,无气衰减、枯竭,从而使人体百病丛生。道家认为,素食乃造化本然性真物。素食味淡而气薄,能抑制心火、熄灭五脏之火,能下降浊气、上升清气,能使人倍感舒爽,能使水火互济、真气还元。这样一来,人体自然能够没有疾病、身体健康。

不仅如此,素食所具有的营养价值也是非常丰厚的。长期食素不会影响人们的体力和脑力,反而能够增强人们的智慧和身体素质。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七大营养物质,即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水、膳食纤维和无机盐。这七种营养物质,皆可从素食中获得。素食不仅富含植物蛋白质、糖、水、脂肪,更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蔬菜所含有的多种维生素是内食所不能比拟的。其中,维生素A能够抵抗传染病、提供人体必需的抗体;维生素C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维生素B能够降低胆固醇、保持血管通畅;维生素D能够促进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营养物质。此外,蔬菜中大量含有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人体胃肠蠕动和毒物排泄,不仅可预防肥胖、减少人体对脂肪的吸收,还能够预防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生。

道教养生家认为,人们每三天吃一次素食,能够有效起到清爽身体、延年益寿的作用。这个观念对于现代人,仍然非常适用。经常吃素,是人们清理胃肠、预防疾病的理想方法,且能够使人神清气爽、头脑清醒、身体健康。

有益饮食养生的方法

道教不仅注重饮食养生,更注重有关饮食的日常细节。养生学家们认为,从细节入手,注重饮食中的各个有益方面,避免不良的饮食方式和饮食习惯,能使人避免由于饮食所造成的各种疾病,亦能使人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装修风水网将道家所提倡的饮食养生的小方法简要归纳如下,这些方法对于现代人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饮食宜清淡,能使人神清气爽,更能使人远离疾病。食物有五味,即酸、咸、苦、辛、甘。五味过于厚重,则会伤及五脏。酸伤脾,咸伤心,苦伤肺,辛伤肝,甘伤肾。

道教养生强调,饮食不宜生冷。多吃过于生冷的瓜果,会使人耳不聪、目不明。四季无论何时,都应戒绝生冷,多吃熟食。

道教饮食虽然不主张吃生冷食物,但也不提倡过热的食物。古人认为,过热的食物进入人体后会积聚成毒,以至发生痈疽等症。

古人认为,许多食物都会损伤脾胃,即便不具有强烈的损害作用,食之过多,也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对于可损伤五脏、可引发风湿、可损耗元气的食物皆应禁忌。

古人认为,人不宜喝凉茶,且一定要喝热松树。茶,性寒,若喝凉茶,则会百病丛生。

道教饮食养生主张,夏季不要贪食冷饮,不论老少都应多吃暖性食物。这样以暖养身,则能使人气血旺盛、远离疾病,更不会在秋季发生腹泻等症。

吃饭的时候不要狼吞虎咽,不要吃得太快,亦不要吃得太多,更不要在深夜吃得太饱、喝得太醉。同时不要忘记,不喝饭后酒、不吃黄昏饭、不饮空腹茶。

道教饮食养生认为,吃蒸软的饭、吃煮烂肉、少喝酒,是养生妙诀。这样的饮食方式有助于脾胃健康,可使人避免脾胃不和之症。

粥要用新米煮,要不薄不厚。不论早晚,每日喝一碗味道比较淡的粥,能够生津养胃,促进人体新陈代谢。道家认为,此乃养生佳境。

喝酒,应喝陈酒,且越陈越好。酒不宜酸、浊、生、冷、暴饮。喝酒要缓缓饮之,不宜气粗、快速,以免损伤肺脏。若长期饮用冷酒,则会导致双腿肤裂、出水、疯痹肿或损伤双眼。

什么是饮食有节

顾名思义,饮食有节,即为饮食要有节制,这是道教饮食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家所提倡的饮食有节,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为要控制进食的时间,二为要控制饮食的食量,即定时、定量。正如《吕氏春秋-季春纪》中所说: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脏之葆。

定时。早在《尚书》中就有“食哉惟时”的思想。也就是说,人们应控制进食时间,每日每餐应固定时间。在固定的时间进食,可保证人体消化、吸收机能规律地进行活动,从而可使脾胃配合协调。在脾胃有张有弛的配合中,食物才能够有条不紊地被人体消化、吸收,并将食物所转化的水谷精微输布于全身。如果每日三餐无定时,或食不绝口,或忍饥不食,则会打乱胃肠正常而规律的消化活动,以使脾胃失调、消化能力减弱,从而导致胃肠疾病的发生,有损于人体健康。一日三餐的饮食方式,是经人类多年的饮食经验之谈,在固定的时间进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能够保证正常的消化机能,而且对人体也是大有裨益。

定量。控制食量,使每餐后都感觉饥饱适中,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基础。恰到好处地定量进食不仅能保证人体的营养需要,更能够保证人体消化、吸收功能运转良好,从而使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运转。若每餐进食过少,则难以保证人体的营养供给和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人体总是处于消耗大于补充的状态下,势必会使机体逐渐衰弱,以至影响健康。相反,若暴饮暴食、食之过饱,则会加重胃肠负担。食物堆积于胃肠,得不到及时消化,不仅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输布,而且会造成脂肪堆积,从而导致肥胖症的发生。《千金要方养性序》中说到: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

三餐有节。我国自古就有: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的说法。这也是针对三餐应定量来说的。早饭吃好,是指人们应讲求早饭食物的质量,不仅应精细一些,且要具备相当的营养价值,这样才能保证机体一天的能量消耗,并且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经过一夜的睡眠,人体胃肠内的食物已经消化全无,此时及时进食,不仅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还能够保证精力充沛。午饭吃饱,是指人们不仅要讲求午饭菜的质量,还要讲求午饭的数量。午饭菜是人体一天的活动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一餐。上午大量的身体消耗,和下午身体消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全部依赖着午饭菜的补充。因此,足量的午饭菜能够保证人们一天的消耗所需。但是,“饱”所谓的限度应由人们仔细加以控制,不要进食过饱,以免加重胃肠负担。晚饭吃少,是指人们在晚饭时应以少量、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晚饭最接近睡眠,而且人们在晚间的活动量较小,身体消耗也比较少,此时若进食过饱,不仅会加重胃肠负担,导致食物停滞于胃肠,引起消化不良等症;还会由于食物热量难以消耗而导致多余脂肪堆积,引发肥胖症、高脂血症。

道教饮食注意卫生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一直非常注重饮食卫生,并且将饮食卫生视为养生、防病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道教饮食养生中,饮食卫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饮食卫生不仅强调饮食要以洁净为先,更注重食物的烹调,以及食物的性、味、毒性和新鲜度等。良好的饮食卫生,是饮食养生的基础,也是人们养老防病的前提。

食物以新鲜、洁净为宜。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饮食中应保证食物的新鲜。新鲜而不变质的食物,其富含的营养成分才能被人体很好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相反,变质或经过过度烹饪的食物,其营养成分不仅会大量的流失,还容易由于细菌滋生而导致人体发生食物中毒等症。对此,古人亦有同样的看法。汉代医家张仲景在其著作《金匮要略》中说过: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这就在告诫人们,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宜食用,对人体有很大的害处。不仅如此,食物不仅要保持新鲜,还应保持清洁。这也是饮食卫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清洁的食物能够预防病从口入,以免由于受过细菌、病毒或农药污染的食物进入人体而引发多种疾病。因此,饮食卫生的第一要领,即在于要保持食物的新鲜和洁净。

饮食以熟食为宜。食用熟食同样是饮食卫生的重要原则之一,尤其是肉类,食用前应将其制熟。除了水果、黄瓜、西红柿等新鲜瓜果外,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食物都不宜生吃。食用前,应注意先将食物烹调加热至熟透。在食物加工、烹调的过程中,其不仅能够得到清洁和消毒,而且有利于人体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吸收。食用熟食这个饮食习惯,在人类取得火种后就已形成。道教饮食养生中,更将这一点视为饮食养生的重要内容。《千金要方养性序》中说:勿食生肉,伤胃,一切肉惟须煮烂。

饮食应因时而异。随着四季气候的变化,人们应注意调整饮食,这不仅是饮食养生的重要原则,更能够保证人体健康。春季气候温暖,饮食以凉性食物为宜;夏季气候炎热,饮食以寒性食物为宜;秋季气候干燥,应以润燥食物为宜;冬季气候寒冷,则应多食温热性食物。

饮食应因人而异。每个人在年龄、体质、饮食习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应根据个人差异食用适宜自己的食物。如:肥胖之人应以清淡食物为宜;胃酸过多之人应多吃碱性食物;肾虚之人应多吃黑豆、核桃仁、动物肾脏等食物。

注意食物的毒性作用。如海豚、发芽的土豆等食物都具有一定的毒性,膳食中人们应注意避免食用,以免发生食物中毒。毒性较强的食物甚至会威胁生命。因此,人们在饮食中应多加小心,不要贪图一时味美而影响自身健康。

饮食养生还应注意的问题

饮食是装修风水网的生活中从未缺少的一件事情。饮食既可以用来养生,却也可以使人体百病丛生。若想让饮食充分发挥其养益人体的作用,就应从日常膳食中的诸多细节入手,不要过分贪图美味,要以健康、科学的方式料理膳食。

不要贪图野味。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保证一餐中有一菜、一鱼或一肉、一饭、一汤,就算是非常丰富的膳食了,且足以保证人体的能量所需。人们不要为了满足一时的口腹之快,而贪图各种野味、珍品。在人们的日常膳食中,常吃的肉类、蔬菜、水果等,是经过人们多年检验的食物。正常食用不会对人体造成多大伤害。但是,一时流行的远方珍品、绝壑野味,却很难经受住人体肠胃的考验。那些野生动物地野外生存环境中自行觅食,吃的东西中很可能含有毒性物质。若这些毒性物质进入到人体,必然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要贪图肥甘厚腻之物。肥甘厚腻食物虽然能够满足人们一时的口腹之快和营养供给,但长此以往,却会使胃肠难以承受,而引发胃肠疾病或慢性疾病。多吃肥甘厚腻食物,不仅会加重肋肠负担,使身体受损,还会使人心气混浊,以至心烦气燥。道家饮食非常提倡素食。素食不仅是人类对动物的爱心的体现,更是人体胃肠的“清道夫”。每三天一次素斋,是人们清理胃肠、预防疾病的理想方法,更能使人神清气爽、头脑清醒、身体健康。

不要过食五味。《黄帝内经》中指出:合理搭配五味,能使人筋骨强健、气血顺畅、延年益寿。过食酸味会损伤脾脏,导致皮肤干燥、嘴唇开裂;过食咸味会损伤心脏,导致血液凝结、脸色不佳;过食甘味会损伤肾脏,导致骨头生病、牙齿掉落;过食苦味会损伤肺脏,导致皮肤枯燥、毛发脱落;过食辛味会损伤肝脏,导致目暗、手指僵硬。

不要食用相克食物。食物禁忌中,食物相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饮食养生对于食物的科学搭配亦是非常重视。在膳食中,不要将相克的食物混合而食,以免损伤人体、引发疾病。例如,兔肉不宜与干姜同食,生鱼不宜与乳酪同食,白密不宜与李子同食,荞麦不宜与猪肉同食。

不要食用过冷过热的食物。古代道书《抱朴子》中指出:热的食物伤骨,冷的食物伤肺。热不要热得烫嘴唇,冷不要冷得冰牙齿。也就是说,每餐进食中,不要吃过烫的食物,以免损伤筋骨;也不要吃冰凉的食物,不仅损伤牙齿,还会对脾胃造成伤害。《抱朴子》中还指出:一餐中若有冷食和热食,应该先吃热的食物,再吃冷的食物。人们对于冷、热食物的选择应遵循顺应自然气候的原则。冬天不要吃冷的食物,夏天不要吃太热的食物。但总的来说,无论什么季节,过冷或过热的食物都是不宜食用的。夏人们也不要贪食冷饮,吃一点热的东西出些细汗,对人体也是非常有益的。《黄帝内经》中就曾说过:“炎热夏贪食冷饮而汗出不畅的人,到了秋天容易患上风虐。

Copyright 2015-2025 www.xyhndec.com 装修风水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