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门讲经
道教的讲经,是道教产生之初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据说,道祖老子住世九百多年,遍地讲学布道,授徒遍及亚洲地区,中国先秦时期的文化名人几乎都是老子之弟子。而老子在教授这些弟子的时候,用了多种传法授道的形式,这些形式后期在中国历史上被后世的道教祖师加以继承和发挥,他们或居山林说法,或坐殿堂宣经,或于秘庭传度,或在尘俗道情。将大道妙理传播到了各个社会阶层。从红尘俗世到天堂仙境,从百姓大众的乡村到帝王贵族的殿堂,都有他们鹤氅金冠的仙姿。他们用智慧和热情奠定了中国道教数千年的宗教尊严。不仅留下了亘古长存的至理妙法,也留下了后人足以借鉴的科教典章。
在这个时代,民众认为道教就是画符捉鬼,看相算命。而道士只能科仪唱诵,值殿敲磬。却不知讲经本是道教的固有传统。是道教,除斋醮祭祀、丹药修炼外最重要的宗教活动。讲经活动的意义,一方面是促进学问的研修,文教的繁荣。一方面是心灵的净化,生活的安定。
现今道教中所谓讲经,个人认为先要区分清楚一些概念:
弘道、弘扬道教、传道、传教、传播道教、传经、传法、讲法、说法、讲经、讲课、演讲等,这些概念在教内教外,道长信徒,个人大脑中的认识和理解多有不同,不可否认有些认识情况是混乱的,概念是混淆的。虽然装修风水网可以认为这在大标的上是一回事,但是字与词的不同必然会在具体含义上存在差别。甚至有些绝不可以混为一谈。
讲经,在历史上,与做道场,唱道情,传道法本不是完全等同的一回事,也不等同于师父教徒弟的训诫,更不是类似于老修对弟子禅宗棒喝式的点化。训诫与点化,如祖天师七试赵N,如释迦传心印于迦叶,如重阳祖师分梨十化马丹阳。可以理解为一种传道方法或者传教形式,但与道教所说的讲经并不是一个概念,讲经,首先侧重的是说这是一种传统的宗教仪式,其次才是一种教授或传教形式。
据《旧五代史》卷四十七《唐书-末帝纪》记载,唐时道教已立经法科、讲论科、文章应制科、表白科、声赞科、焚修科。
在《道藏》收录的约出于晋代的《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四中,即记载了一套详尽的讲经仪范,其中重要内容包括讲经的坛场,讲经法师威仪,讲经前拜请导引,唱诵三皈依文词,上香礼拜,升座,启经咒偈,请经颂词,都讲叙述经文,法师开讲经文,讲经毕回向上香礼拜。从内容上可以推断出道教早就有系统完备的讲经形式,而这种讲经的仪范一直从唐宋元明延续到清朝。
比如现在道教能看到的邱祖语录等著作,大都是邱祖在葆光堂(在今北京白云观)升座讲经时,有当时其弟子笔录刊行。在元朝李道纯祖师的《清庵莹蟾子语录-冬至升堂讲经》即记载升座、上香、祝语毕,师举拄杖云。直到清朝约康熙时刊印的《太上老子清静科仪-即一部讲解《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的讲义范本,其中主要格式亦是:上香,颂三皈依,发愿,升座,开经咒,原经文,解经文字,赞词,结语,回向。其程序环节与《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所记载的仪轨基本相同。可见,讲经在历史上一直是道教有传承的科仪仪范,是一种庄严的宗教仪式。
道教讲经不但在仪式上有所定制,在宣讲内容上也有规范,绝非讲经者法师自由发挥,云山雾罩式的神侃,《太上老子清静科仪》开篇即曰:将释此经,当分科目,科目一分,则条贯理折,自有绪。今此一经,科分为二,一曰判题,二曰判文。一判题者,题有二科,先判首题,而为一经之大旨;后判终题,而为千古之大法。二判文者,文有三科,一曰明道,二曰明德,三曰明教。可见,道教先辈祖师,早已将讲经内容有了一套系统性的认定,其实更早道教即有对经文内容合不合道教宗旨的认定方式,即是元始天尊所说的《元始洞真决疑经》中言:子欲识者,当一心听:有十二印,印我正法。若诸教中有此法印,即是正经;无此印者,即是邪说。十二法印,定我法门,随其有言,即宜遵奉。无此说者,不可修行。其中详细罗列了判断经义真伪正邪的十二条法印。
所以,圣哲皆有言依法不依人,道教讲经,上坛之讲经法师只要信仰虔诚,品行高尚,博学多识,具足威仪,言辞清晰,所讲内容,不出经本科范,皆是正经正义正理,都能讲经,也都应尊重,正所顶真师宝法,代师宣化。应知真正的教理道理,如针对世间社会的,恪守道德,奉行诸善,修养身心等等理念,本是客观存在,世间公认,不以人意志为转移。只要信奉这些理论,了解装修风水知识这些理论,都可以宣讲传播这些理论。
至于有论调曰必须是有内在修持功夫者,方能登坛讲经。看似有理,实则违背传统。首先,何为有内在修持功夫者,何为有修行者,个人认为,只有历代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各派祖师是真能称作有修行者。其余所谓年长者,有传承者不能百分之百等同于所谓有修行者。况且有些有内丹方面的修行,有些有养气方面的修行,有些有其它各种道术方面的修行,但这些修行并不一定适合讲经。另外若此论调一旦流行,即会有少数有修行者谦虚恭谨,不愿登坛。也会有少数无修行者为搏有修行者之名,争相登坛做讲经师。即违背道祖老子不尚贤,使民不争之文。如此一来,必然阻碍道教真精神的弘扬传播,断众生道缘。其实功夫并不等同于修行、其实所谓有修行无修行,皆由大道天地神明决断,一门功夫的精深,一门技术的擅长未必能够教化众生,指归正道。讲经本身即是真正的修行,是重玄兼忘,平等正法,入真实际,是名大乘教化之术。
总而言之,道教中讲经这两个字,本是道教的宗教仪式之一,他是之于佛教的讲经法会,基督教的传道班,伊斯兰教的沃尔兹同样正式庄严的宗教仪轨。他不是在宫观中值殿道士和游客香客的对话,也不是道教院校老师对学生的讲课,不是学者向社会大众的知识讲座,也不是道士向领导师长的汇报讲演,不是师父对徒弟的面授机宜,更不是得道高人对后学完辈的指点迷津。
所以,只有恢复真正讲经之传统,维护玄门教相之庄严,方能显真正祖师仙真度人教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