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三教与武学

风水知识 2021-12-16 09:45www.xyhndec.com家装风水

儒、释、道,目的不同;所以运用不同,过程体现有所不同;越往上越相同,最好的都差不多;越往下越不同,最差的都千奇百怪。

释者出世也,道者游世也,儒者入世也,武医者入世也,然目的有所不同,而本质始终如一,无非人之圆觉,天之虚中,地之诚一,终不离究极之变化也。然大乘中观之不生不灭与道家还虚中黄直透反太易无尽本源何异?

无甚异也,佛者众生之心,道者万物之体,一体两面犹如人之身心,阴极阳生,轻者意动身出,达者心物一元,究竟者自可化生万千,何来两面,一也,归中也。小乘者,舍灭也,达上一层,舍灭下一层。大乘者,中也,达上一层不舍下一层,乃至极限,命完焚身时,超脱万千无所谓命也。道者,合留也,达上一层不舍下一层,乃至极限,各取之一瓢与此合也,竖极恒长合留也。

出世无所谓后天粗命,仅需证悟圆觉之极,一切之心极也,阳极则命自了,曰不生不灭。游世需残命,圆觉,虚中各取一瓢,合于一切之体现,不离竖更长,一切之中和也,号曰住世。然最终之极限直至两者何有毫厘之差。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它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深刻影响,无论是武术的运动形式、技术要领、训练过程,还是拳理、拳法、道德规范,都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光辉。

古典哲学用“道”字来表示宇宙万物的本源,中华武术汲取这一思想,认为“道”也是武术的最根本的本质特征。《老子》云。“道者,万物之奥”,“似万物之宗”。又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即是“道”。太极拳理论的“无极”一词,即源自《老子》。王宗岳《太极拳论》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太极拳原理是由无极而太极,进而才有动静、阴阳等千变万化。《太极拳论》又说:“虽变化万端,而理惟一贯”。在万千变化中贯穿着一个“理”,这个“理”就是武术的本体,也就是“道”。《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太极拳的根本思想亦认为根本的“理”,生出了阴阳、动静、刚柔、虚实等等相反相成、互为因果的千变万化。孙禄堂着《拳意述真/自序》写道:“天道者,阴阳之根,万物之体也……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拳术曰内劲。所以内家拳有形意、八卦、太极三派,形式不同,其还虚之道则一也。”指出“道”是拳术的根本。

古典哲学还用“气”代表宇宙万物的根本。“气”即“道”的体现,《庄子》说:“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通天下一气耳。”在武术理论中,“气”占有重要地位,“气”被视为武术的原力与本根,是武术生命的精微所在。武术的功能、神韵等等,都是“气”的演化与体现。太极拳、少林拳、形意拳、苌家拳等许多拳种的文献中都有不少有关“气”的论述,指出“气”是中华武术的本源。

中国古典哲学的又一根本观念是“天人合一”。所谓“天”并非指神灵主宰,而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到武术中,首先表现为习武者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因为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并且是自然界最优秀的部分,天地万物与人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而人则是这个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主导因素,人道和天道是相近的。基于这样的思想,使得习武者尤其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清代杨氏传抄太极拳谱中有云:“乾坤为一大天地,人为一小天地也。”而“所谓人身生成一小天地者,天也、性也、地也、命也、人也、虚灵也、神也、若不明之者,乌能配天地为三乎。”“要知天人同体之理,自得日月流行之气。”所以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在追求人体与大自然的和谐相通,使人顺乎自然,其运动也要服从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以此来求得物我、内外的平衡,达到阴阳平和。正因如此,自古习武者都非常注意在练习的过程中使人体和四时、气侯、地理等外在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因时因地采用不同的训练内容和手段,选择优美清静的自然环境作为练功修身养性的场所,从而充分发挥人这万物之灵的创造力,使个人的身心皆融于大自然之中。若逆天时地利而动,则不利于健康。这也是中国武术因地域不同而形成众多拳种和流派的原因之一。为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古代习武者常象天法地,师法自然,从大自然中吸收营养,模拟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动作、姿态、神情,结合人体运动的规律和技击方法的要求,以创造和丰富武术;并以自然界的现象来喻拳理,所以武术中有许多以自然界各种事物来命名的拳种和动作。如南拳中的虎鹤双形拳,是以虎、鹤两种动物的动作为基础,结合人体运动特点和技击技术而创造的拳种。形意拳中的十二形,则是以十二种动物的动作为依据,按形意拳的动作和劲力特点演化而来。此外,螳螂拳、鹰爪拳也是分别模仿螳螂、鹰的动作,取其形,会其意而创造的拳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至于动作名称,诸如青龙献爪、燕子穿林、白鹤亮翅、金鸡抖翎之类的名称极多。不仅如此,以自然现象阐发拳理的例子也很多。如王宗岳说太极拳是“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不仅说明了太极拳的技术特点,也表明了演练时还要注意养成“腹内松静气腾然”的内心活动,皆是以江海之势喻拳势。又如长拳的“十二形”,说“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也是以十二种物象来说明对演练时动作的十二种变化的要求,其中绝大部分也是取自然界的物象来喻拳势。

由于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重和谐、重整体的思维特点,这种思维特点表现在武术中则是追求动作的“合”。“合”,就是说动作的和谐、协调。最为典型的是所谓“内外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这实际上是要求由内在的心、意、气到外在的四肢、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达到相互协调。应该看到,协调既是人的一种本能,又是人们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使动作达到完美的一种能力。“合”是武术特有的技术要求和独具特色的理论。天人合一的思想还决定了中国哲学主张人的道德原则和自然原则一致。张载肯定天人合一是“因明致诚,因诚致明”。“诚”是最高的道德修养,“明”则是最高的智慧。这种“诚”表现在武术中就是武德,“明”则表现为技艺超群。这也正是古往今来,德高望重的武术家不断追求自我道德完善和技术完美的原因。古代人们崇尚武德,是依据习武者掌握有一定的技击技术的特点,来调整人与人,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努力做有益于社会的事。为此,在习武者之间常有一些戒律、法规,随着历史的变化,其内容虽多有变动,但基本宗旨不变,即要求成为见义勇为、有高尚道德的人。同时习武者还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研习作为道德修养的手段,认为这是一种内修的功夫。他们崇尚勤学苦练的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过去人们常将武术训练称为“练功夫”,功夫是指做一件事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训练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多,技术水平也高,所以前人常竭毕生之精力于“练功夫”,致使“功夫”作为武术的代名词在世界上流传,这正是他们孜孜以求技艺之精的结果。

Copyright 2015-2025 www.xyhndec.com 装修风水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